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【乐鱼体育文苑】关于车的那些事
发布时间:
2019-02-25 09:35
来源:
国庆放假带孩子去山上的老家玩,让孩子们看看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。上山的路弯弯曲曲,虽然我尽可能的开慢,小女儿还是在车上一直嚷嚷,非说我把她转晕了。下了水泥路还要再开三四里的土路,路面崎岖不平,颠簸难行,小女儿开始一个劲哭,说“巅着她了”,大女儿听了不耐烦了:“行了吧你,看看你多幸福了,一生下来去哪都坐车,我像你这么大时候天天都是坐摩托车。”听着两个孩子的对话,我在心里感叹:两个不知足的孩子啊。
小时候生活在山上,出山的路虽然也是这条路,但却不是这样的水泥路面,全都是土石路面,崎岖不平。每到雨季路上的土就会被雨水冲走,留下冲不走的石块,坑坑洼洼。记忆中,垫路是每年冬季必不可少的劳动。冬季农闲的时候,村里会根据每家劳力多少分配任务,家家户户都要参加义务劳动,拉土垫路。等到了来年雨季,表层的土又会被雨水冲走,冬季再垫,年年如此反复。那时候生活在我们这偏远山区的人,无论干什么都是靠走。人们要想进城办事,需要步行20多里的山路到乡里坐车。进城捎点东西回来,需要扛着一路上坡步行回去。那时候进城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是一件奢望的事,要是那个小伙伴能进一次城,准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。由于山上的村子都很小,很分散,学校便建在了一个相对靠近中心的村子,上学往往要翻山越岭。我记得我上小学时需要上一座山再下座山,一天两个来回,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,是一个很重的负担。那时候吃的不像现在这么好,小孩子又好动,又不像现在有丰富的零食可带,往往等不到放学就已经饥肠辘辘了,这个时候望着回家要爬的那座山,真希望能来个愚公啊。上初中是在乡里,大部分学生和我一样,来回要步行四五十里山路,只能住校。学校为了减少大家路上的奔波,两星期并到一块放假。上中学时自行车已经普及,每当看到山下的同学们能骑自行车去学校,十分羡慕。自行车对于住在山区的人来说不太实用,下山坡太陡,不敢骑;上山坡太陡,骑不动,上山下山都需要推着,不但解决不了交通问题,反而成了累赘,所以那时候像我们这么偏僻的山区的人家买自行车的很少。再后来有了摩托车,同样也不太适合在山上使用。直到后来机动三轮车的出现才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,它既能拉货又能拉人,也适宜山区道路。在我初中毕业前后,那时候在山上看到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机动三轮。2000年我家从山上搬了下来,那时候我上高二,家里买了几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,直到后来去了外地上学,回到家也依然只能以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。这个时间内在城市里见的较多的出行工具还是自行车和摩托车。
09年来公司上班后,我买了辆摩托车。其实那个时候摩托车已经正在逐渐没落,电动自行车正在兴起,但是考虑到回家路远,就没有买电动自行车。记得刚进厂时候,普通工人开轿车上班的全厂也只有一人,那时候骑着摩托车上下班,觉得已经很是方便----即使回家一次来回要七十公里。后来有了大女儿,每到周末回家,这辆摩托车便成了我们一家三口的交通工具,夏天还好,到了冬天孩子实在是受罪,以至于在大女儿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。随着女儿渐渐长大,这辆摩托车也渐渐承载不了我们三口,这时候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买了轿车,2014年,终于我也按奈不住,加入了滚滚买车潮流中。不管好坏贵贱,回家时女儿总算不用再承受风吹日晒。等到小女儿出生时,就有了她姐姐所说的“一出生就坐车”的幸福。这时开车再回老家,山上的路也不再是坑坑洼洼的土石路,除了个别偏僻的山村外,全部变成了水泥路----即使很多村子已经人去村空,路上碰到的也几乎都变成了轿车,再难觅到机动三轮的踪影。没过两年,我慢慢发现再开车来上班须得提前十来分钟出门,晚了来公司就找不到停车位了。这个时候车棚里的电车也越来越少,摩托车已经寥寥无几,偶尔有几辆自行车,还是赛车。
这些经历在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听来,犹如笑话,因为她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生活。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,回想三十年来自己生活的经历,我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带给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变化是巨大的、翻天覆地的,佩服我们这个国家的伟大;对比十年前刚进厂时,我和同事们生活的改变,我除了要感谢所处的这个伟大的时代,更要感谢自己所在的这个紧跟时代步伐、勇于开拓进取的企业。
作者:水泥公司 户玉辉
下一页
下一页
相关新闻